最近在得到APP上听书,有幸听到了由葛亚坤解读的《非暴力沟通》,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•卢森堡,是他提出了著名的非暴力沟通理论,依托于这套理论解决了现实中的很多矛盾和冲突,甚至是一些国际争端。下面把这本书中的一些要点做些记录,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加深印象。
一、从表面上来看,平等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?
有四个原因,让我们的日常交流演变成了暴力行为:
1、道德评判: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;
2、进行比较:和别人攀比,不能平等对待别人,无法平等交流;
3、回避责任:我们的表达方式经常会忽略掉内心的情感根源;比如:全职太太抱怨带小孩,老公抱怨上班赚钱辛苦,本来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心和对妻子孩子的爱才去做的事情,表达方式变成“不得不做”的时候,就忽略掉了原来的出发点,防护照顾呵护的不是自己的家一样。一些类似的言语对孩子和夫妻之间都是一种暴力伤害,更加深了家人之间的矛盾。
4、强人所难: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,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事情。
二、在暴力行为背后,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?
自古以来,我们流传着两种价值取向,性本善和性本恶。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,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。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的、冷酷的,那么你自然会用相应的暴力方式去应对,这时候你就会陷入暴力当中;而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、积极的,那么你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。你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。
三、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,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?
这四个要素是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这其实严格意义上一种改变自己思维的方法论。
针对某个行为,首先开始观察,然后做出感受,分辨出需要什么,最后再提出请求。
举个例子:你把一份重要文件给秘书保管,但是秘书刚答应完转眼就把文件放在公共会议室,出去吃饭去了。你可能很生气,等秘书回来会这么跟她沟通:“我给你这么重要的文件,你这么就随便放在公共会议室了啊?”这句话是责备别人的,是一种暴力沟通行为。接下来带入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重构的思维逻辑来一次:首先观察到,你把重要文件放在了公共会议室;感受是什么?肯定是觉得这样放文件很不安全,其次会感到失望,因为已经仔细嘱咐过秘书好好保管文件,秘书也答应了,但是没有放在心上;接下来是“需要”和“请求”,我需要的是你重视这份文件并请你把文件放到安全的地方。运用这样一套思考程序下来,用非暴力沟通语言完整表达一下就是“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有收起来,放在公共会议室里面,这个我担心不太安全,会议室里人来人往,让客户看见就不好了。这么重要的文件竟然交给你了,以后还是请你妥善保管。”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报答方式。是不是缓和了很多?
当然,我们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,一开始还是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和语言。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的这四个要素来不断的改造我们的思维,这样在沟通的时候,才会更加的友好,这样也能让相互的关系变得相互尊重、更加平等。
注:本文很多内容来源自得到APP葛亚坤解读的《非暴力沟通》文稿。